《著作权法》征求意见稿(2014.6.6)与现行《著作权法》
对照表
《著作权法》征求意见稿 (2014.6.6) |
现行《著作权法》 (2010.2.26) |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传播者的相关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二条 中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受本法保护。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和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
第二条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 |
第三条 中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受本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版式设计、表演、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根据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受本法保护。 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其在中国境内的表演或者在中国境内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受本法保护。
|
|
第四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实用艺术作品以及根据本法第十四条享有的权利,其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对中国权利人给予保护的,受本法保护。
|
|
第五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固定的智力表达。 作品包括以下种类: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三)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乐曲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四)戏剧作品,是指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五)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小品、快板快书、鼓曲唱曲、评书评话、弹词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六)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七)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滑稽等通过连续的形体和动作表现的作品; (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九)实用艺术作品,是指玩具、家具、饰品等具有实用功能并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十)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包括作为其施工基础的平面图、设计图、草图和模型; (十一)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十二)视听作品,是指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画面组成,并且能够借助技术设备被感知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以及类似制作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十三)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十四)立体作品,是指为生产产品、展示地理地形、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而创作的三维作品; (十五)计算机程序,是指以源程序或者目标程序表现的、用于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处理装置运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为同一作品; (十六)其他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著作权自作品创作之日起自动产生,无续履行任何手续。
|
第三条 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 |
第六条 本法所称的相关权,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或者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的权利,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录音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相关权自使用版式设计的图书或者期刊首次出版、表演发生、录音制品首次制作完成和广播电视节目首次播放之日起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手续。
|
|
第七条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相关权人行使相关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国家对作品的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
第四条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 |
第八条 著作权人和相关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登记机构进行著作权或者相关权登记。登记文书是登记事项属实的初步证明。 登记应当缴纳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财政、价格管理部门确定。 著作权和相关权登记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
|
第九条 著作权保护延及表达,不延及思想、过程、原理、数学概念、操作方法等。 本法不适用于: (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二)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
第五条 本法不适用于: |
第十条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
第六条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
第十一条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和相关权管理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和相关权管理工作。
|
第七条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著作权管理工作。 |
第二章 著作权 第十二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第二章 著作权 第一节 著作权人及其权利
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
第十三条 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决定是否表明作者身份以及如何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允许他人修改作品以及禁止歪曲、篡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包括: (一)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录制、翻拍以及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固定在有形载体上的权利; (二)发行权,即以出售、赠与或者其他转让所有权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三)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程序或者包含作品的录音制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计算机程序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四)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五)表演权,即以演唱、演奏、舞蹈、朗诵等方式公开表演作品,以及通过技术设备向公众传播作品或者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六)播放权,即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公开播放作品或者转播该作品的播放,以及通过技术设备向公众传播该作品的播放的权利; (七)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无线或者有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八)改编权,即将作品改变成其他体裁和种类的新作品,或者将文字、音乐、戏剧等作品制作成视听作品,以及对计算机程序进行增补、删节,改变指令、语句顺序或者其他变动的权利; (九)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
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编者注:法律条文的删除并不必然代表其所指向的权利被削减,有的权利被吸收成为其他名称的权利) |
第十四条 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文字、音乐作品的手稿首次转让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对原件或者手稿的所有人通过拍卖方式转售该原件或者手稿所获得的增值部分,享有分享收益的权利,该权利专属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其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
|
第二节 著作权的归属 第十五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或者投资,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以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其代表人名义发表,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推定为作者。
|
第二节 著作权归属
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电话: 13810237089 13810315577 传真:010-5701840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立汤路北方明珠大厦3号楼1802
·北京巾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32207号
|